三季度就业形势好于前两季度 下阶段有基础保持就业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10月24发布三季度宏观数据,季度阶段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业形于前有基 前三季度,势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两季其中三季度平均为5.4%,度下比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础保持业9月份,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季度阶段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业形于前有基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认为,势好总体来看,两季三季度就业形势好于一季度和二季度。度下从下阶段情况看,础保持业就业保持稳定有较好的稳定基础和条件。 10月24日,季度阶段2023年国考公告发布。2023年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比去年增长近6000人,再创近年来新高。这对广大考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来说属于利好,本次设置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王萍萍撰文指出,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出现一些波动。一季度,前2个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3月份受疫情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二季度,4月份调查失业率继续升高至6.1%,5月份以后,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一系列稳经济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地显效,调查失业率开始回落,6月份降至5.5%。 进入三季度,7、8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7月份为5.4%,8月份为5.3%,9月份受疫情多发散发影响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6%,其中,三季度均值为5.4%,比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 三季度以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王萍萍撰文指出,从5月份开始,外来农业户籍人员失业率连续4个月回落,8月份为5.0%,较4月份高点下降1.6个百分点。 8、9月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连续2个月下降,9月份为17.9%,比7月份高点下降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大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从就业的主体人群看,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三季度均值为4.4%,明显低于一季度4.9%和二季度5.0%的均值水平。 这与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大力保障密不可分。 王萍萍撰文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针对青年失业率较高的问题,深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持续实施青年专项技能培训计划、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针对农民工群体失业率波动较大的问题,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2023年国考大幅扩招 对于今后的稳就业工作,一系列举措已经陆续落地。 10月24日,2023年国考公告发布。2023年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比去年增长近6000人。中公教育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023年国考招录政策在整体延续2022年招录政策的基础上略有优化,招考人数大大增加,向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倾斜,重视基层导向,降低进入门槛。 该人士介绍,2023年国考“扩招”比例达18.75%,“扩招”主力来自招录大户——税务系统,招录人数比去年增加4985人,对于经济、金融、财政等专业的考生来说是利好消息。 2023年国考招录对考生的工作经历要求比较宽泛,其中不限制工作经历的人数、职位数,占总人数的88.22%、总职位数的85.07%,分别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23年国考设置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7%,以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撰文指出,尽管9月份受疫情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从下阶段情况看,就业保持稳定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工业、服务业生产企稳回升,经济持续恢复为就业形势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项稳就业政策持续加力,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户,全面实施“降、缓、返、补”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有力促进了就业稳定。 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以来,该公司享受了社保费各地缓缴的稳就业扶持政策,覆盖全国近20个地区,缓缴金额达8亿多元。 稳就业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上述负责人介绍,在办理社保缓缴、减免的过程中,各地申请方式不一致,有的地方规定企业若享受政策需要申请,有的地方规定免申即享、若不享受则需要申请放弃,有的地方则是强制享受,且企业申请需要提交加盖公章的纸质说明,流程繁琐。 “希望不同地方统一并简化‘降、缓、返、补’稳就业政策的申请流程。”上述负责人说。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产业新动能继续增长,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修订后的2022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中国信通院此前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使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型就业模式、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为各级学校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储朝晖对记者表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中选择灵活就业的有约三成属于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但在这方面市场前景不明朗、应届毕业生各方面能力尚不成熟,市场的规范性不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为什么美联储对通胀失去了控制
- 物流业面临供应吃紧运力不足难题 货运企业急盼打通“大动脉”堵点
- 网易投资剧本杀游戏公司推理大师
- WWDC2022传言:新MacBook Air,iOS 16,以及AR眼镜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增长63.1%,市场份额升至22.1%
- 世界银行预测乌克兰经济今年将萎缩45.1%
- 1981年以来的最高通胀表明美联储5月需大力度加息
- 在建项目预算超1600亿, “化工茅”万华化学流动负债飙升,加杠杆豪赌?
-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 受疫情扰动的光伏产业:运输周转滞后、产业链价格“抬头”
- 秘密军事生物活动的幕后操纵者——乱局背后的美国“黑手”之五
- 美元站上100的资产配置含义
- 远洋资本:将积极盘活资产回笼资金,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国际油价大涨,石油股跟随普涨
- Cowen:新增付费用户数将不及预期 下调奈飞目标价至590美元
- 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统一”?一文读懂
- 票据“大法”25年后焕新 对市场影响几何
- 一文读懂!中央重磅定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 厦门航空累计执行15架次包机航班护送福建医护人员驰援上海
- “韩国最高,中国第二”
- 搜索
-